改裝舊手機出口 我國首審海關查獲的知識產權案件
2006-10-31 近日,廣州市蘿崗區(qū)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廣州保稅區(qū)某公司出口舊手機侵權案,4名犯罪嫌疑人被指控犯假冒注冊商標罪。據悉,這是國內法院第一次開庭審理由海關查獲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。
據黃埔海關有關人士介紹,根據飛利浦(中國)投資有限公司的情報,黃埔海關查獲廣州保稅區(qū)某公司以保稅區(qū)倉儲轉口方式申報出口的貨物共計有不同品牌的舊手機16976部,申報價格為509280港元,合人民幣524558.4元,存在非法改裝、拼裝的可能,涉嫌侵犯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權利人的商標專用權。經初步鑒定,上述手機的機殼均系假冒產品,雖然手機主板是真品,但原來舊手機主板的唯一識別碼已經被重新設定,并已貼上新的條形碼。據此,權利人認為有關手機已屬侵權,于是正式向黃埔海關申請扣留貨物。鑒于涉嫌侵權貨物數量與價值均較大,可能觸犯刑法有關規(guī)定,黃埔海關立即將本案情況向蘿崗區(qū)公安分局進行了通報,協(xié)助其對工廠進行清查、查扣涉嫌侵權手機,移交有關案件材料,并聯(lián)系相關權利人協(xié)助公安機關對查扣的涉嫌品牌手機予以鑒定。公安機關根據黃埔海關通報的案件線索,先后逮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(其中一名是香港人)。